肝病第一號殺手'B型肝炎'
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消化內科 粟發滿 醫師

 在台灣每年因慢性肝病死亡的人口約為11,000,其中5,000人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死亡,另外因肝癌死亡的人數約為6,000人。台灣的肝病的主要原因是肝炎病毒引起,現在已知的肝炎病毒有 A, B, C, D和E五種病毒所引起。其中B和C型肝炎病毒是慢性肝炎的主要原因。台灣成人中,約有 300 萬 (15%) 的成人是 B 型肝炎的帶原者。 B 型肝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有兩種,一是「水平感染」,即經由輸血、注射、紋身、紋眉、開刀、穿耳洞或性接觸等途徑進入體內而感染。其潛伏期約為 1-4 個月。典型的急性肝炎發病早期,會有3-9天類似感冒症狀的早期症狀期,包括疲倦、發燒、上腹痛、噁心、關節及肌肉酸痛、食慾不振、口味改變。黃疸出現之後,通常會在兩星期內到達頂點再慢慢下降,各種症狀與病徵會逐日改善,肝炎也漸漸緩解。成人得到急性B型肝炎約有5%患者會導致慢性肝炎,但嬰兒期經「垂直感染」得到B型肝炎,則有85-95%機會演變成慢性肝炎。在台灣地區 40 歲以上的成人人口中,有 90% 以上都曾經感染過B型肝炎,其中 15-20% 成為帶原者,其餘 70-75% 則已痊癒而產生抗體,不再被感染。 慢性B型肝炎是指肝炎病程或表面抗原(HBsAg) 持續超過6個月以上。一般慢性肝炎的病人,常常沒有自覺的症狀,往往在健康檢查,捐血檢查或因其他疾病做肝機能檢查時,才偶然發覺。除在慢性肝炎急性發作時,有急性肝炎的症狀外,通常以非特異性症狀表現,如疲倦、上腹不適或胃口欠佳等。B型肝炎帶原者另一重要標記為e抗原(HBeAg), HBeAg呈陽性的帶原者,一般表示病毒複製旺盛,病患體內的病毒量高,具較高之傳染力。一旦HBeAg消失且伴隨e抗體(anti-HBe)的出現,通常代表病毒不再複製,大多數病患體內病毒量減少,且肝功能會慢慢恢復,但anti-HBe不代表已具免疫力,必須表面抗體(anti-HBs)出現才表示痊癒及具免疫力。 急性B型肝炎大多數都可以自癒,因急性B型肝炎導至死亡約1%。所以對於沒有併發症之急性病毒性肝炎,大多採取支持療法。某些病患因食慾欠佳或嚴重嘔吐導致脫水者,需給予靜脈輸液治療。 對於慢性B型肝炎,干擾素(Interferon)及肝安能(Lamivudine) 或肝適能 (Adefovir)已被認可作為慢性B型肝炎的治療藥物。通常HBeAg及HBV-DNA陽性,且ALT值大於正常值兩倍以上之帶原者才考慮藥物治療。干擾素治療方式為皮下注射5百萬單位,每週三次,治療六個月。肝安能治療劑量為每天口服100mg,而肝適能治療劑量為每天口服10mg,直到兩次相隔六個月的檢查,都顯示HBeAg及HBV-DNA皆為陰性,則可考慮停藥。

資料來源:http://he.tmu.edu.tw/200504/9404essay03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義教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